时隔160年!中国科学家领衔研究团队揭开孟德尔豌豆遗传学百年之谜
中国经济网| 2025年04月25日 10:13

  在遗传学史上,豌豆的独特地位堪称传奇,而这主要归功于“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1865年,孟德尔通过豌豆7对稳定性状(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花色、花的位置、果荚形态、果荚颜色和株高)的杂交实验,首次提出遗传因子控制性状的理论,并推导出遗传变异在世代间传递的独立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但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他未能揭示豌豆七大性状背后的分子本质。

  此后,科学家们前赴后继,试图解答这一基因之谜。然而直到最近几十年,科学家们才陆续定位到控制种子形状、株高、子叶颜色和花色的基因,但控制果荚颜色、果荚形态和花的位置的关键基因仍是未解之谜。

  勇攀科技高峰,一百多年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程时锋团队携手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等团队,在豌豆重要性状的遗传解析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首次鉴定了调控豌豆果荚颜色、果荚形状和花的位置等表型变异背后的目标基因及其突变机制,全面解答了孟德尔豌豆七大性状的基因之谜,相关研究成果的论文4月23日晚11时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据介绍,研究团队综合运用基因组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近700份豌豆群体的演化进程与基因组多样性展开系统解析,分别从分子和基因组层面揭开了谜题。研究发现,果荚的黄(隐性)与绿(显性)的差异,是由于果荚中叶绿素合成途径的最后一步受到调控干扰所致;而控制果荚饱满与皱缩状态的是两个彼此独立、但功能相关的发育调控基因,二者可独立造成皱荚,也可共同作用;花的位置(“带状化”现象)是孟德尔七大性状中最复杂的一个,由编码类共受体激酶的主效基因主导,有趣的是,该主效基因还受到一个遗传修饰位点调控,后者能够通过延迟、削弱或掩盖其突变效应,改变最终的表型呈现。

  研究还构建了迄今最全面的豌豆群体高分辨率的单倍型变异图谱和表型变异图谱,解析了72个关键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这些发现不仅补全了孟德尔七大经典遗传性状的最后一块“拼图”,更为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选择育种提供了更精准、更丰富的“遗传指南针”。

  “程时锋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孟德尔开创和创造的历史遗产和科学创举中尚未解决的世纪之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同时也为豌豆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和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开启了新的篇章。”广州大学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孔凡江表示。(经济日报记者 沈慧)

(责任编辑:张雪)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