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企,全球贸易稳定的重要力量
中国经济网| 2025年07月01日 08:29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重视研发创新,并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新的增长空间。民营企业已连续6年稳居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

拓展国际市场,民企有优势。一方面,中国民营企业具有市场灵敏度高、创新动力足、变革精神强、经营机制灵活等特征,能够及时感知海外市场变化,洞察和捕捉潜在商机,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在国际化方面,民营企业跨文化适应能力强,能够灵活开展投资、并购,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并开展本地运营。

另一方面,中国拥有最为完备、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民营企业可依托供给优势快速量产并降低成本,从而在国际市场发挥比较优势。

当前,出海更为民企做优做强提供新的市场机遇。

从产品看,越来越多的民企正从传统的加工制造向中高端环节、科技含量高的方向发展。从“高大上”的重型工程机械到“小而美”的扫地机割草机,中国民企出口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收获更多客户及消费者的认可。这一变化,恰与当前全球市场和供应链加速洗牌,技术革命、绿色转型和新兴市场加速崛起的趋势相契合,为民企自身转型升级带来更多机会。

从贸易目的地看,近些年,中国高度重视全球市场的多元化布局,注重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合作,外贸伙伴格局呈现“新兴市场崛起、传统市场调整”特征,这为民企提供了新的增量空间,有助于“走出去”的民企开发新的市场,拓展更多贸易伙伴。

此外,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鼓励企业出海,提供了很多一系列服务。例如,海关服务体系大大简化了出口流程、不断提升通关效率,商务部门通过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广交会、进博会等开放平台也为民企对接需求、拓展订单提供了重要渠道。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供应链重构压力持续的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保持较强韧性,结构持续优化,凸显了中国经济在全球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展现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其中,民企作为中国出口的第一大主体,正深度融入全球分工,成为全球产业链的关键参与者,供应链的韧性支撑者,并在创新的过程中日益成为技术升级的推动者,为全球贸易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将坚定不移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世界提供新发展机遇。民营企业作为最具市场活力的主体,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对中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民企自身,也将通过技术创新、全球布局和政策协同,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市场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

(作者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发展出版社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单晓冰)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