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孟天广:数据治理需“技术创新+制度协同”双驱动
中国经济网| 2025年08月30日 23:20

中国经济网贵阳8月30日讯(记者宋雅静)2025数博会期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孟天广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强调,破解当前数据领域的虚假信息泛滥、部门数据壁垒、要素流通不畅等难题,不能依赖单一手段,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协同”双驱动。作为深耕大数据与政府治理研究的专家,他结合理论与实践,阐述了数据治理的具体路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孟天广。中国经济网宋雅静/摄

分类治理虚假信息:技术精准发力,制度筑牢底线

针对社交媒体虚假信息裂变式传播问题,孟天广提出按“生成主体”分类施策。对于人为生产的虚假信息,技术上可通过算法识别内容特征、分析传播规律,并开发智能提醒体嵌入平台,帮助用户辨别;制度上需明确平台审核责任,建立溯源机制。

而对于生成式AI产出的虚假内容,其易影响社会认知的特性,决定了治理核心是“价值对齐”。“目前已有价值对齐技术架构和标准规则的探索,但更需制度明确 AI 内容生产的伦理底线。”孟天广表示,通过技术约束与制度规范结合,可从源头降低风险。

打破数据壁垒:三维度激活政府治理效能

围绕大数据助力政府治理升级,孟天广指出,跨部门数据融合难的关键在于技术支撑不足与制度协同缺位。他提出三方面解决方案:

一是建强技术底座,整合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不调整机构边界即可实现“无缝隙政府”协同;二是坚持场景驱动,以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等具体业务为导向,倒逼数据流动与部门协作;三是构建生态伙伴关系,政府联合企业、科研机构弥补算法、AI 技术短板。

他以北京“接诉即办”改革为例:“12345热线数据是市民提供的‘治理素材’,通过数据挖掘能精准识别民生诉求,这正是‘技术 + 制度’结合的实践成果。”

数据要素流通:分类施策落实“三权分置”

在数据产权与交易机制建设上,孟天广认为需按数据类型差异化推进。公共数据可通过“授权运营”流通,技术上用区块链实现权限管理,制度上严格区分含个人信息数据与政务数据,严守隐私保护边界;经济数据则依托数据服务、产品共创等市场化模式交易,技术上保障交易安全,制度上落实“三权分置”原则,明确权责边界。

此外,孟天广透露,本次数博会他重点关注数字人才培养与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人才是双轮驱动的核心动力,优质数据集是AI发展的‘原材料’,都需要制度层面加大扶持。”

(责任编辑:王炬鹏)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