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1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5年以来,先后11批次2417人次“组团式”援藏专家进藏,已帮带2039个医疗团队、培养5416名本地医务人员,受援医院开展三、四级手术13.6万台,开展和推广新业务新技术5211项,填补空白2806项。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副主任谭相东介绍,12个对口支援省市184家支援医院与受援医院签订帮带协议,全面落实“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机制,发挥援藏专家“传帮带”作用,持续帮扶受援医院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管理人才,以人才强专科、以专科强医院。受援医院制定学科和专科发展规划2782个,申请科研项目2215个,“打包”先进经验2358个,“组团式”专家开展学术交流3356场。
据介绍,2015年8月,中央作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决策部署,把“输血型”为主的援藏方式转向以提升能力、“造血型”为主的援藏方式。2021年8月,西藏13个基础条件好、辐射范围广、诊疗能力强的县人民医院又被纳入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范围,形成了“1+7+13”格局。
2015年8月前,全西藏只有1家“三甲”医院,经过十年帮扶,已有6家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甲”医院,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近期将接受“三甲”创建工作评审。13家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已有7家创建为“二甲”医院,近期还有3家医院有望创成“二甲”医院。受援医院等级创建工作有力提升了“1+7+13”医院的整体诊疗能力、医务人员素质和医院管理水平。“1+7”医院已全部建成胸痛、脑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其中,国家级20个、自治区级9个。
谭相东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提升“1+7+13”医院诊疗水平,加强高原医学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探索创新“组团式”援藏体制机制,用好用足区党委组织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西藏人才工作19条措施,支持“组团式”援藏专家到西藏高校任教,为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后继有人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