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山东嘉祥武氏祠:石刻上的华夏文明
中国经济网| 2025年06月30日 15:03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武氏祠,现存有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以及汉画像石群。今天(6月29日)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同走进武氏祠,探寻石刻上的华夏文明。

竹帛难存,金石永固。1800多年前,汉代匠人们精心雕琢的石碑、石刻留存至今。

东汉晚期,世代为官的嘉祥武氏家族修建了武氏祠,包含至少三座祠堂以及墓室、石碑、石阙、石狮等。其中唯一可以确认主人身份的祠堂名叫武梁祠,武梁是隐居乡间的一位儒士。武梁祠是整个武氏祠的精华与核心,石壁上,有目前发现最早关于三皇五帝的形象记录,伴随榜题文字,用图文互证的方式展现远古帝王的形象,他们也是华夏文明的奠基者。黄帝,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陕西黄帝陵的黄帝像就使用了源自武梁祠的形象蓝本。

整个武氏祠共40多块汉画像石,从神话传说到经史故事到现实生活,体现了东汉时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孔子见老子”——文化史上著名的会面,在汉代,这一场景被反复刻画在各种石壁上。武氏祠内保存的这幅清晰再现了儒、道两位创始人交流思想的历史画面。

武氏祠画像石中还有多幅孔门弟子图,展现了孔子办教育的丰硕成果。蔺相如完璧归赵的“信”,羊公设义浆方便行人的“仁”,一个个故事刻画出儒士的理想与追求。

鲁迅先生称赞“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他收藏了大量武氏祠汉画像石拓片。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其中一幅,至今仍能让人感受到大汉的气魄。

武氏祠汉画像石相关拓片一经展出都深受欢迎,它记录的智慧与文明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研究者。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发起了馆藏武氏祠拓片修复计划,目前已完成修复工作,让古老艺术重焕新生。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武氏祠石刻画像映照出汉代社会文化的璀璨光芒,从中不仅能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可以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何欣)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