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85岁“学生娃”芮泽祥忆“平岗切岭”:8个月劈开“救命河”
中国经济网| 2025年08月28日 09:47

大皖新闻讯 八月的皖西,热浪依旧裹挟着红土地。站在平岗岭俯瞰,史河总干渠如一条碧绿的缎带,在岗峦起伏间蜿蜒向北,灌溉着万顷良田。

8月27日,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2025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来到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平岗岭工程,采访了一位特殊的历史亲历者——85岁的芮泽祥老人。

十八岁的“学生娃”,放学直奔工地

淠史杭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始建于1958年,历时14年建成。这项宏伟工程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灌溉面积达1100万亩,惠及安徽、河南两省4市17个县区,从根本上改变了皖西、皖中地区“十年九旱”的困境。

淠史杭修建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无非就是切岭工程。据不完全统计,深度达10米以上的切岭工程就有98处。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平岗切岭——切深在25米-30米之间,长3公里,土石方量高达343万立方米。

芮泽祥老人精神矍铄,现住在离史河岸边不到两公里的平岗街道芮祠新村。面对采访团,老人的记忆瞬间回到了67年前那个火红的年代。

“1958年,我18岁,正在上初中,那时候是边上学,边到平岗岭干活。”芮泽祥声音洪亮。当年修建平岗切岭工程时,他还是个初中生,每天放学后第一时间就赶到工地上运土。因为还在上学,工地上大伙都亲切地喊他“学生娃”,“那时候天刚蒙蒙亮,大家就举着红旗从四面八方赶到平岗岭上开始干活。”

“劈土法”“洞室爆破”智克坚硬岩层

“当地群众,包括我们一家人,父母、哥哥他们整天战斗在平岗切岭。”芮泽祥回忆道,平岗切岭正坐落在于平岗乡的平岗村(当时平岗是14个行政村)。

丘岗地岩石层厚且坚硬,挖至5米以下就难以施工,从河底向上运土更是费力。智慧的劳动者经过几轮会商,研制出了“倒拉器”,拿出了排桩松土“劈土法”、“洞室爆破法”等施工方案。

“成立的还有爆破队,爆破队干什么的呢?就是专门等土层打完了,打石层,放炮把石头崩碎,然后才能搬走。”芮泽祥对当年的施工细节记忆犹新。

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每人一天只能领到一斤粮食,只有匀着吃,主食就是“一干两稀”,中午干饭,早晚稀饭,菜就是咸菜、萝卜、大白菜。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建设工地上仍然热火朝天,人们喊着号子,挥汗如雨。

芮泽祥回忆说:“那时候没有什么机械设备,主要靠锄头挖、肩膀挑。大家用独轮车推土,一车一车往坡上运。有时候坡太陡,需要好几个人在前面拉,后面的人推。”

在挖到深处时还要架人字梯,“坡度太大,只能用人字梯,人接人,人接人,一桶桶地运出来。”芮泽祥说道。

预计三年完成的平岗切岭工程,仅用8个月就顺利打通。“切岭筑渠,引水上岗”战天斗地的“切岭”精神,也因此成为淠史杭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

建设过程虽然千辛万苦,但随着河内蓄水,开始灌溉良田,百姓们个个喜笑颜开。“老百姓叫作‘救命河’。”芮泽祥激动地说,“所以这道河修的不仅仅是我们平岗受益,整个安徽省都受益了,都受益了!”

67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娃”已成耄耋老人,但平岗岭下的史河总干渠依然奔流不息,滋润着豫皖两岸万亩良田。芮泽祥老人站在渠畔,望着潺潺流水,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那8个月的血汗奋战,已化作永不干涸的清流,继续滋养着这片红色的土地。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姚一鸣 余康生

编辑 陶娜

(责任编辑:何欣)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