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中国・宁波(江北)慈孝文化主题月”活动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成功举办。
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总台浙江总站、中共宁波市江北区委员会、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各高校的文化学者、知名主播,以及宁波市江北区各界群众,共同探索发掘中华慈孝文化在新时代的内涵,循着历史文化地标,调研查访、传承践行。
宁波江北慈城有着悠久的慈孝文化史。自汉代“汲水奉母”的故事流传以来,“慈”与“孝”便刻入宁波江北的文化基因,世代相传;遍布街巷的古祠堂,更承载着孝老敬亲的家风传统。正是这种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让慈孝文化在这里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可传承。
中共宁波市江北区委书记张国锋表示,近年来,江北区将慈孝元素融入城市肌理,创造性推进慈孝文化建设,常态化开展弘扬慈孝活动,推动慈孝从“小家”走向“大家”,从“小爱”升华“大爱”,慈孝之花遍开三江六岸,在凝聚奋斗力量、增进民生福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主题活动月中举办的“诗映慈心,孝行天下——‘慈’间文化对话”活动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白岩松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胡阿祥、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研究员阎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侯晓蕾、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教授万曼璐等文化学者,及旅行博主@房琪kiki、中国诗教推广大使@小一姐姐等,围绕慈孝文化的历史、古城中的慈孝意象,以及当代社会的慈孝表达与践行方式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康震教授借历史典故印证慈城慈孝风气悠久,深植人心,有力彰显中华文化独特的连续性;胡阿祥教授认为,宁波江北慈城孝文化有历史根基,且地处浙东文化关键节点,“孝”文化因而传得远、扎得深;阎雨教授梳理了文化传承背后的支撑逻辑后指出,宁波商帮“以商促文、以文促商”形成联动生态链,也助推了江北区慈孝文化的发展;侯晓蕾教授曾在慈城进行过调研走访,她说,江北区的慈孝文化以传统建筑为载体,尽显孝亲场景。
对话嘉宾一致认为,现代社会应赋予慈孝文化更丰富的精神与实践意涵。谈到“慈”与“孝”的当代内涵与实践,康震教授表示,古今资源和生产力的差异天然带来养老观念的改变,可通过建立完善社区养老机制,走专业化、科技化的中国特色慈孝之路;身兼母亲、妻子、女儿、大学教师等多重社会角色的@小一姐姐,通过创作《中华孝道》手势舞等方式,带着女儿一起传播慈孝文化,倡导爱的双向奔赴,实现亲情平衡;旅游博主@房琪kikii分享了她打破与长辈的沟通惯性、用更好的结果重塑信任与理解的故事,以实际行动推动平等互敬的现代慈孝内核建设;万曼璐教授则从理论上探讨了慈孝内涵在当代的嬗变,倡导父母支持子女成长、子女助力父母晚年发展的新型慈孝关系。
本次“2025中国・宁波(江北)慈孝文化主题月”活动还包括面向宁波少年开展的“慈孝少年看宁波”主题诗词朗诵和故事征集;沉浸式感受孔庙、非遗工坊等慈孝文化地标的“云游‘慈’间”探访直播以及大型专题片《诗行庭院》。其中,由白岩松、康震携一众文化学者、知名博主参加的“诗映慈心,孝行天下——‘慈’间文化对话”将于10月29日在央视频客户端及“央视三农”全网矩阵同步播出;11月下旬,《诗行庭院》节目将正式登录CCTV-17,以诗为语,开展一场慈孝文化的时空探索。
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剑、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宁波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劲、中共宁波市江北区委书记张国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副主任靳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总站党委副书记副站长曹美丽、江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文斌、江北区委常委慈城镇党委书记占玮、宁波市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伟飞、宁波市江北区政协副主席孔宇,以及两百余位宁波江北各界群众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撰稿|童成梦
编辑|冯晓楠
主编 | 李晗 王娇
监制丨杨新刚 舒晶晶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