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网络烂梗”的语文老师:当学生齐喊“包的” 我发起“语言保卫战”
中国经济网| 2025年11月13日 08:24

抵制“网络烂梗”的语文老师刘小娟:

当学生齐喊“包的” 我发起“语言保卫战”

31岁的刘小娟没想到,她随手拍的教学生抵制“网络烂梗”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中,她站在讲台前,语气平和而坚定地对着学生说:“‘包的’(网络词语,大意为保证或肯定)‘666’(网络词语,大意为称赞)这种话……会把你脑海中其他优美、好的语言全部覆盖。”

视频中,刘小娟没有发火,没有训斥,而是循循善诱。

11月9日,这位来自江西九江的小学语文老师对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说,不要把“烂梗”当作洪水猛兽,家长要进行正面引导,与时俱进的同时守住语言表达底线,从源头输入优美的语言。

“一场没有准备的即兴发挥”

事实上,这已不是刘小娟第一次因抵制“网络烂梗”走进公众视野。2023年4月,她以此为主题设计的班会视频片段走红网络,在社交平台获得76万余点赞。

“第一次真正意识到问题,是在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本上。”刘小娟记得,当时她还在乡镇学校任教,看到有学生在描写战斗场景时,将“一个转身反击”写成“我一个回首掏”。她盯着这几个字愣了半天,完全不懂是什么意思,上网查询后,才知道是游戏里的用语。随后,在课堂上,她第一次明确告诉学生,这样的表达不规范,作文里不能用。

2022年,刘小娟从乡镇学校考入九江市区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带这批孩子。接手这个班时,她就发现班里出现了“网络烂梗”的苗头。2023年,班里的孩子总说“芭比Q了”(网络用语,大意为完蛋了,曾被列入网络语言扁平化风险案例),还流行做“电摇手势”(一种游戏里嘲讽对手的动作)。

对此,刘小娟在班上明令禁止,但效果并不太好。于是,她设计了一堂主题班会,把“烂梗”的危害、区分方法做成趣味课件。没想到这堂课的视频火了,很多老师找她要课件。“于是,我就把课件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免费送,最终送出去两万多份,很多人说给孩子讲了有用。我突然觉得,哪怕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但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她说。

今年学生上四年级,“烂梗”再次抬头。一次布置作业时,刘小娟问“词语能不能写”,学生齐声答“包的包的”;问“课文能不能背”,还是“包的包的”。直到她说“给运动员写份加油稿”,几个男孩直接说“写不了一点”,这让她既无奈又有点生气,“反复讲了还是依然存在”“他们好像不用思考,这些词就能代替所有表达”。

但刘小娟没有放弃,而是调整心态,继续耐心引导学生,并随手记录下来,没想到在网上引发强烈反响。“视频里讲的都是即兴发挥,如果提前准备,反而不会那么随意。”她说。

“‘烂梗’背后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为什么孩子容易沉迷“网络烂梗”?刘小娟给出了答案:因为它表达情绪太容易了。

刘小娟分析,学生使用“烂梗”大致有三种情形:一是跟风,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别人说我也说。二是觉得这样很酷,可以发泄情绪。最棘手的是第三种——脑子里除了这些梗,就没有别的词语可以用了。这类学生往往不会阅读,家庭沟通少,信息来源只有手机和同伴。刘小娟语气沉重地说:“‘烂梗’的背后,其实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面对‘烂梗’,不要把它当作洪水猛兽,家长要进行正面引导。”刘小娟提出两个关键点:一是与时俱进的同时守住语言表达底线,二是从源头上输入优美的语言。

刘小娟回忆说,女儿上幼儿园时,有天回家后也开始做“电摇手势”。“我说你在干嘛?在跳舞吗?女儿说不知道,看到班上有人做,我就跟着做。”她没有简单斥责,而是耐心解释这个动作的嘲讽含义,并教女儿改用大拇指表示赞赏。

刘小娟还分享了一个培养女儿语言能力的小方法——记录“布言布语”。因为女儿叫布布,她专门建了一个备忘录,记录孩子说过的优美语句。“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小女孩,因为我的心跳得很快”——当女儿说出有诗意的语句时,刘小娟会告诉她:“恭喜你又写了一首诗。”

但刘小娟并不主张“一刀切”地禁止所有网络用语。“语言有社交属性,关键看它是否带有恶意。”她举例说,比如“唐”这个字,本来很美,有“大唐盛世”“唐人街”等美好含义,但有人却用“唐氏综合征”来嘲笑别人,这就是彻头彻尾的“烂梗”。她教给学生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如果你想说某句话,想想别人对你说的话是否会感到不舒服,如果不舒服就不要说。

“流量像潮水,我还是那个石头”

刘小娟的视频走红后,获得大量关注的同时,也伴随着争议。有人支持鼓励,也有人认为她小题大做。

面对批评和争议,刘小娟看得很通透:“在网络上,很多时候人们看到的不是事情全貌,而是自己眼里的一些观点,就如同有些小孩子一样,可能会跟风做一些事情。”

刘小娟说,她不会生气,也不会焦虑,就让这些讨论像流水一样冲刷过去就好了。

现实中,刘小娟继续着繁忙的教学工作——备课、上课、开会、教研、家校沟通……“在学校,不是上课就是开会,改作业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教师的本职工作外,刘小娟还有着“教育自媒体博主”的身份。自2023年1月7日发布第一条视频至今,她已坚持更新近3年。

“那时停课在家,我突然觉得人生失去了方向。”刘小娟思考,她已考入理想的学校,接下来呢?混日子吗?后来,她决定把备考教师的经验免费分享出去,没想到第一条视频播放量就达到40万,她震惊了:“我老家县城都没这么多人。”

从此,刘小娟找到了“分享”的意义——分享带班经验、语文教学、家庭教育,甚至如何高效搞卫生、选班干部。“我想帮助班主任们更轻松,早点下班。”她笑着说。

对于未来,刘小娟计划推出家庭教育系列内容。“我觉得,学校教育做得再好都不如家庭教育,所有教育源头都在家庭教育。”她也希望继续通过自媒体“治病”——治愈害怕表达、在意他人评价的“心病”。

谈及是否担心热度消退时,刘小娟表现得很淡然,因为这不是她第一次在网络“爆火”。2023年3月,她一条“用100元教会学生如何应对语言暴力”的视频,获得155万点赞,单条视频涨粉15万。如今,她已将心态调整得如石头般稳定:“流量像潮水一样。潮水来了,我在潮水之中,潮水退了,我还是那个石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责任编辑:何欣)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